大多数悬疑电影,都有一个弊病:在感情戏和悬疑戏之间,找不到一个平衡点。
要么,刻意突出情感戏份,使得悬疑部分错漏百出,电影就成了三流耽美言情剧;
要么,突出情节却忽略角色,显得有些生硬,很难俘获观众的心。
高明一点的,把悬疑内容打磨的天衣无缝,情节丝丝入扣。算得上一流的好作品,却也有些冰凉冷酷,不近人情。
能够把悬疑情节做到真实又缜密,同时对罪犯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,这样的推理小说家,全世界只有一个——
东野圭吾。
《祈祷落幕时》
对于路人粉,这部电影其实挺复杂。
两宗谋杀案,两个家庭两代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。
哪怕是贴出人物关系线,也还是有些捉摸不清:
有人说东野圭吾江郎才尽,刀客不以为然。
如果每一本推理小说,都拿去和《白夜行》相比,不公平。
这一部是东野圭吾“加贺恭一郎系列”的终章。
如果并非原着党,或许对电影的取舍有些疑惑。
主角并非两起凶杀案,而是加贺本人。
▲阿部宽 饰 加贺恭一郎
一具腐尸和一具焦尸,牵引出一连串的阴谋。
年轻的警长松宫成功地找出两起谋杀案之间的关联,在深入调查中,发现这阴谋与自己的表哥加贺有关。
加贺的母亲于三十多年前失踪,十几年前意外死去。
她生前的情人很可能就是杀人凶手。
为了破案,也为了知悉加贺母亲生前的故事,松宫和加贺开始共同查案。
以上,便是故事的明线。
故事是这样的:
凶手经历了常人难以感受到的痛苦,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,误入歧途。
为了遮掩罪恶,从而犯下更多的罪恶。
在结局时,一切故事都被主人公解开。
在道出真相的同时,揭示杀人犯的悲惨人生,以此获得观众的同情。
这也是日本推理小说的惯用套路。
在日漫《火影忍者》中,几乎每一个反派角色,在结局时都会添加一部分回忆往事的戏份,解释他们“黑化”的原因。
而在此之前,并没有赋予角色足够的性格铺垫。
这样的洗白方式,真的很尴尬。
但是东野圭吾的套路是,杀人犯一直保留着那一份“良心”。
熟悉东野圭吾的粉丝,在电影放到三分之一时,就应该能猜到故事的结局。
电影有几个故事?
六个。
每一个故事之间,都存在一些关联,有些是起因,有些是破案的灵感。
1.加贺母亲与博美父亲的爱情故事:
加贺的母亲百合子年轻时做过陪酒小姐,患有抑郁症。
她抛下家人孤身前往异地,并与博美的父亲相恋,二人互相宽慰,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。
2.加贺成长的故事:
加贺母亲因为抑郁症,在他小时候一度想要自杀,甚至想过先杀死加贺再自杀。
在一番折磨之后,她选择逃离。
患有“恋母情结”的加贺,花了十几年寻找母亲的下落,又花了十几年寻找母亲生前的爱人。
3.博美成长的故事:
博美的母亲为了养小白脸,竟然偷了父亲的印章并取走一大笔钱。这使得博美和父亲两人被讨债的黑社会逼的走投无路。
父亲假装跳楼而死,实际上带着博美连夜逃离。
博美相貌出众,在学校中受到学生的排斥,也颇得老师苗村的喜爱。
苗村甚至为了博美放弃结发妻子。
博美为了继续她的演艺事业,打掉了她和苗村的孩子。
4.博美与父亲逃亡的故事:
博美与父亲四处流浪,他们遇到一位核电站电工。电工垂涎博美的美貌,用“零花钱”诱惑他上车,emmmmmmmm……你们懂的。
电工被博美在车里误杀。
父亲冒充电工的身份继续生活。而博美则为了她的演艺事业而努力,二人约定从此不在公开场合见面。
5.加贺与博美的故事:
因为博美父亲与加贺母亲的一段情,博美受父亲之托找机会探望加贺,二人就此相识。博美在第一次见面时,就谈到了她“打掉一个孩子”的事,这令加贺深感意外。
通过博美,再通过博美父亲。百合子知道加贺活的很好。
6.两起凶杀案的故事:
凶杀案是电影故事的开始,也是博美人生的结束。
其中一具尸体是博美的中学同学,另一具是博美的父亲。
博美和父亲都曾杀过人,父亲为了博美,企图放火自焚。
博美小时候曾听父亲提过,被火活活烧死是一件痛苦的事,所以她亲手掐死父亲,再点火烧掉他的尸体。让他少一些痛苦。
这六个故事,总有一个能打动你。
父女二人担负着好几宗谋杀案,十几年来都不能够像寻常亲人那样欢聚,总是匆匆一别就离开。
他们把相约的时间地点记在日历上。
相逢地点是日本着名的十二座桥,他们一个月换一座。父女俩或许能看到对方,但却不上前打招呼,而是通过电话联系。
在人流中互相看对方一样,仅此而已。
父亲死的时候,告诉博美他不想继续逃亡,他累了。
当加贺前往她的居所时,发现博美家中的墙壁,是鲜红的浮世绘。
面对加贺的质问,博美虽然偶尔语塞,但始终微笑面对,在血腥的背景墙前,博美的笑容显得有些狰狞。
电影名为“祈祷落幕时”。
当时的博美是一名话剧导演,“祈祷落幕时”应该是博美的内心写照。
博美把十几年的经历一一透露给加贺,她大概早就渴望这一刻了,她也累了。
有人说,日本推理小说有给犯罪分子洗白的嫌疑。把他们所做的恶全部归咎于社会的不公,却忽略罪犯本人的选择。
或许吧。
但文学作品发展趋向如此,和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脱不了关系。
你们怎么能确定,小说家们忽略个体的罪恶,不是在突出讽刺社会阶级的固化呢?
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同时被西方资本主义所浸染,其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其它国家均不同。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讲的清楚。
说回电影,当故事的设定为女主角犯罪时,瞬间想到东野圭吾其它几部着名的小说。
的确,在犯罪推理方面有些雷同,但讲故事的干练老成一如始终。
刀客从电影院走出时,恍惚间,会感到电影远不止两个小时。
作为系列完结篇,它足够精彩。